嘉兴日报记者 荣怡婷 通讯员 姚心辉
嘉兴日报讯 “暴打”柠檬茶如何制作?伯牙绝弦的“顶配平替”滋味如何?……近日,在平湖市职工服务中心,一场夏日缤纷调饮课精彩亮相,广大职工在亲手制作中,感受“清凉一夏”。
“没想到课程那么有趣,一上完课我就下单了全套工具,以后在家就能实现‘奶茶自由’。”刚上完两堂课,来自平湖市星球箱包股份有限公司的陆爱就成功“入坑”调饮,直言“‘职工夜校’解锁了兴趣爱好点。”
此次调饮课是市总工会“享来你就来·职工夜校”的创新实践,自7月中旬开班后,深受职工喜爱,大家利用闲暇之余学习一技之长,让“夜生活”变得有“知”又有“味”。
针对职工“工作忙、时间散”的现实痛点,2024年,市总工会创新打造“享来你就来·职工夜校”品牌,依托市、镇街道、企业三级工会网络,整合市总工会职工学校师资与基层培训基地资源,以“阵地共享”的模式将课堂搬到职工“家门口”,着力打造“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”。今年以来,职工夜校已累计开展13期公益培训、58场技能与生活类培训,覆盖书法、陶艺、短视频制作、家政服务等10余个领域,1600多名职工在这里找到了“成长搭子”。
“以前下班回家不是刷手机就是追剧,现在每周三晚上来上陶艺课,既能放松又能学技能。”在稻
畑香料(平湖)有限公司工作的王玲是职工夜校的资深“迷妹”,每周都会准时来职工服务中心报到,“白天上班,晚上学艺”正逐渐成为她生活的常态。
“我们不做‘填鸭式’培训,而是要让职工在‘学中乐、乐中学’。”看着场场“爆满”的课程,市总工会职工学校校长金萌由衷感到欣喜。夜校以“三化三性”为核心理念,不仅建成茶艺、烘焙等共享实训室,更联动职业院校、劳模工匠、非遗传承人组建“金牌师资库”,让课堂既有“专业度”又有“烟火气”。
书法教室里,老师手把手教年轻职工写字帖;短视频制作课上,职工举着手机反复调试运镜;木工体验中,“亲子搭档”干活不累……如今,随着课程的日渐多元,职工夜校也从单向的“技能输出”转变为双向的“价值互动”,并衍生出“平小工·志愿帮”服务品牌。“以前我是来学技能的,现在我要把所学回馈社会。”职工志愿者刘琳姗说。依托夜校课程体系与学员社群,市总工会鼓励职工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正能量,在全市构建起“学习—实践—奉献”的良性循环。
随着夜幕降临,干货满满、种类多样的课程陆续上演。未来,这座“宝藏基地”还将创造更多可能。“我们将以职工需求为导向,持续拓展职工夜校的‘服务半径’。”金萌说,将引入更多新兴领域课程,创新“夜校+直播”“夜校+研学”等形式,让终身学习真正融入职工的日常生活。
长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